爱摩托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imotor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快捷导航
搜索
爱摩托 门户 新闻 查看内容

中国摩托车出现“中年现象”?你怎么看?

2018-3-6 09:16| 发布者: i_motor| 查看: 3008| 评论: 0

0

摘要: 2017年,网络上流传着“油腻中年”、“中年少女”等一系列网络用语,用于形容特定的一个群体。如今,我们也有车友提出了中国摩托车的“中年现象”一词。那么什么是中国摩托车的“中年现象”?我们不妨看看车友是怎么 ...

2017年,网络上流传着“油腻中年”、“中年少女”等一系列网络用语,用于形容特定的一个群体。如今,我们也有车友提出了中国摩托车的“中年现象”一词。那么什么是中国摩托车的“中年现象”?我们不妨看看车友是怎么说的。




时光荏苒!2017年,这个年份的摩托车对于中国市场与消费者而言,出现了一个明显的“中年现象”。


中年现象的表现在于:


1中年现象一


1、中国摩托车产销第一的帽子被印度抢走了,摩托车市场对于中国而言显然不再风华正茂,成了逝去的青春,不觉间有点人到中年,渐趋迟暮走下坡路的意思,此为中年现象一。



2中年现象二


中国摩托车到了2017年,已经彻底被边缘化了,摩托车人群转移到汽车人群,摩托车俱乐部风光不再,就连前几年如火如荼的摩旅活动也渐渐冷却下来,仿佛人到中年,兴趣爱好转移了,精力也不那么充沛了,谈起摩托车已经是个很边缘、无趣、过期的话题了,此中年现象二也。




3中年现象三


从摩托车消费人员的年龄层次的角度看,很多摩托车爱好者到了中年之后,就慢慢远离摩托车了。中年摩托车消费者成为一个断层,反而是年轻一代与50岁以上的老摩友还活跃在摩托车活动与骑行的一线。这个现象不仅仅中国存在,美国也是如此。


有报道称:“2003年,年龄在50岁以上的美国摩托车骑手只有四分之一左右。到2014年,这个群体所占的比例接近一半。摩托车市场依赖的消费群体也许只能再买一辆新车。”可见,中年消费者对于摩托车的冷淡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,原因当然不复杂,一则人的兴趣爱好会转移,二则中年人群肩负工作与生活重担,精力与时间有限,无法再从摩托车元素中获取自由,三则人到中年往往事业有成,而摩托车作为交通与娱乐工具在中国的地位品味被看低,故此成功人士往往淡出摩托车圈子。这就是摩托车消费的中年陷阱,此谓之中年现象三。




4中年现象四


年轻人繁华似镜花团锦簇,而到了中年往往化繁为简,这种心态契合了中国摩托车行业当前的转型:排量大了,精品多了,车型与花样反而少了、简约了。此中年现象四。



那么,这个中年现象未来会是怎样的走向了,也是可以预测的。


其一,中年现象必定导致摩托车行业与品牌的洗牌,品牌必定大幅减少,品种自然也是精益求精。现在无论大品牌还是小工厂,都在加快做减法,品种与目录越少越好,越精越好,甚至部分小工厂已经将品种压缩到2-3款。所谓大道至简,摩托车行业也会如此。


其二,看似禁摩政策有点雷打不动的意思,偶尔的放松微不足道,但是别忘了,随着交通问题的日益尖锐与重要,随着摩托车人群的大幅减少,随着城市拥堵情况的无法缓解,城市解禁摩托车或许不是摩友与摩托车消费者呼吁的问题,而是政府主动投怀送抱解禁的问题,甚至于是鼓励骑车政策的出台。自2016年以来,很多摩托车禁区的管理实际上已经慢慢缓解。比如济南,骑摩托车通过禁区,基本上不受限制,禁摩政策仿佛有点束之高阁的意味。


其三,随着老年骑士比例的逐步增加,摩托车违章现象大幅减少;随着监控手段的日益丰富完善,摩托车盗抢现象也随着减少,加之电动车的疯狂以及摩托车有完善的上路与管理手续,摩托车的整体形象有了明显好转,不再是低端与乱象的代名词,反而是便利型交通工具的楷模。等于说,当前的摩托车中年断层现象促成了摩托车形象的华丽转身。


总之,中国摩托车的“中年现象”必将开启中国摩托车行业的新转折、新起点。




对于这个摩托车的“中年现象”,你们怎么看?



文章来自爱摩托版主“有点缘”

* 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imotor爱摩托:业界头条、一手新车试车报告、国内外新车报道、两轮相关部品及讯息每日更新,更是两轮爱好者表达态度和价值观的新锐聚集社区。


Copyright ©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摩托网 ● 深圳市声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4422号-1

返回顶部